水的健康清洁关系到千家万户。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简称“新冠肺炎”)防控狙击战打响以来,广州水投集团广州自来水公司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扎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节后生产复工工作。
卫生部门检查南洲水厂
轮流到岗上班 合理调配人手
抓疫情防控就要抓企业复工复产,抓企业复工复产就是促疫情防控。广州自来水公司领导带头深入一线开展安全检查,部署复工复产工作。自来水公司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公司29个党组织形成29个“党员网格”,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抓复工、抓生产,确保做到疫情防控工作到位、重大安全风险排查管控到位、员工教育培训到位、复工复产方案和检查到位。
通过合理安排,科学复工。在确保供水生产、水质安全、管网抢修、对外服务等供水保障及服务工作的前提下,采取轮流到岗上班,合理调配人手,在家同步办公的方式开展复工工作,有序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全市自来水系统运转有条不紊
4000多名员工“一人一档”管理
广州自来水公司认真做好职工个人出行和健康状况统计摸查。公司全体4000多名员工及在岗的205名外来务工人员已建立“一人一档”,并优先安排本地员工、非疫情重点地区员工返岗,目前公司的确诊和疑似病例均为零报告;同时严格防疫管理,消毒办公场所和营业厅。加强生产和办公场所出入人员的体温检测和佩戴口罩管理,对生产物资、设备设施、防护物资进行细致清点检查。
公司辖下运营场所共73处及45处在建工工地均已完成消杀防控工作,所有在建工地全部停工,并严格落实上级相关要求;此外,未做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公司精准统计防疫物资配备、抢修抢险保障供水情况等。向一线工作人员发放口罩、酒精、消毒液等应急防护物资;各类供水生产物资原材料储备充足,抢修物资、车辆、人员准备充分,至今未发生重大险情。
严格控制自来水消毒过程,科学调度联防联控
公司坚持疫情防控与供水保障两手抓,开足马力,千方百计做好供水生产服务工作。水厂、加压站等供水生产区域严格限制人员进出,严防病毒入侵供水生产场所;实行严格24小时的全过程水质监控和检测,严格控制自来水消毒过程,层层严把水质关,目前,广州市中心城区水质优良。统筹调度全市供水生产运行情况,确保供水管网压力平稳。同时对中心城区主要市政管网和定点救治医院周边的管线进行拉网式摸排,做到管网畅通、水质合格、阀门安全、消防栓可正常使用。
水厂严把水质关
工作人员检测重点医院附近水压站点
随着节后复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广州市中心城区供水量呈逐步上升趋势。目前,公司日供水量生产能力达到519万立方米,总体上可保障供需平衡。
做好对外服务工作,取保市民用水无忧
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号召,密切做好供水服务大厅防控和服务工作,清洗消毒办公场所和营业厅,配备体温检测设备,降低感染传播风险。暂停上门抄表,实行水费暂估多退少补的措施,同时提供多种线上自报方式和缴费渠道供市民选择,方便用户足不出户也可办理用水业务。
营业厅实施便民举措
为确保用水诉求反映渠道畅通,96968供水热线每天安排接线员24小时接受报障报修、用水咨询、扣缴水费等业务。特殊时期供水热线进一步提高服务响应级别,做到“接诉立转即办”,确保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实施水价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为切实降低企业用水成本,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2020年2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广州自来水公司供水范围内的非生活用水水价按原标准90%执行(不含污水处理费),其它用户用水价格标准不变。水价优惠期限为5个月,到期后自行恢复原价格。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需的用水,广州自来水公司的直接用户在疫情防控期间可享受“欠费不停供”,欠费清缴不超过疫情结束后3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全力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单位简介:
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创建于1905年10月,发展至今已成为一家集自来水的生产、销售、服务和多种经营为一体的特大型供水企业。公司本部设有19个部室、1个项目办,下辖7间水厂、1间加压站管理所、1间原水管理所、4间供水分公司、4家辅业单位、5家控股(参股)子公司,设计综合生产能力519万立方米/日(含子公司),供水范围主要包括广州市中心城区及花都部分区域。公司2019年供水总量16.51亿立方米,是全国供水总量第二的服务单体。近年来,公司以广州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提出推动“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指示,始终以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改善民生用水环境、提升市民用水幸福感为使命和己任,秉承“优质供水、诚信服务”的企业精神,积极推进城市供水建设、营运、服务全面上水平,助力广州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